特斯拉FSD被诉“服务合同纠纷”案将在沪开庭,车主呼唤公正裁决

在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行业的焦点。然而,特斯拉公司在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方面却陷入了严重的争议漩涡。 3月14日,15名特斯拉老车主便联名委托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王有银律

在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行业的焦点。然而,特斯拉公司在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方面却陷入了严重的争议漩涡。

3月14日,15名特斯拉老车主便联名委托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王有银律师团队,郑重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了《查处申请书》,直指特斯拉在FSD功能销售中存在系统性虚假宣传与消费欺诈行为。特斯拉长期通过官网、APP、线下门店等全渠道宣称FSD功能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无需人工干预”,但实际仅提供L2级辅助驾驶功能。并且,特斯拉公司在2025年3月悄然将相关宣传更改为“智能辅助驾驶”时,也未对已购车用户作出任何补偿说明。与此同时,购车合同中未标注硬件限制条款,却收取6.4万元/车到8万多不等的FSD功能费用,让车主误认为自己所购买的车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只待政府审批完成即可使用。

王有银律师解读:政策与法律的双重突破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有银律师作为本案代理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特斯拉的宣传行为涉嫌构成消费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他进一步强调,国家近期密集出台的监管措施为本案提供了关键支撑:

1、工信部新规精准打击行业乱象:4月16日,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禁止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误导性术语,并严控技术测试与功能落地流程。这一政策直指特斯拉等车企的“营销泡沫”,要求企业必须清晰界定智驾系统的能力范围,强化技术验证与用户告知义务。

2、司法实践提供国际参照:王有银律师援引德国、英国等海外判例指出,此前德国法院判决特斯拉回购车辆,英国法院则支持车主退还FSD费用及利息。这些案例表明,硬件与宣传不符、功能长期无法落地已构成根本违约,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

案件核心争议:硬件限制与虚假宣传的双重侵权

本案的特殊性在于,特斯拉涉嫌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付费,更在硬件层面设置了“隐性门槛”:

1、硬件迭代导致功能割裂:2019年购买FSD功能的老车主搭载的HW3.0硬件,被特斯拉单方面判定为无法支持FSD完整功能,而2023年后生产的新车则需升级至HW4.0硬件才能解锁相关服务。这意味着,早期车主花费数万元购买的“未来功能”成为泡影。

2、合同条款的“模糊陷阱”:购车合同中未明确标注硬件限制条款,且特斯拉在2025年3月悄然修改宣传口径时,未对老车主作出任何补偿。王有银律师指出,这种“先承诺、后改口”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广告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索赔。

3、HW3.0 的算力天花板达不到完全自动驾驶(L4/L5)通常需要500-1000 TOPS 以上算力:

特斯拉 HW3.0 搭载的自研 FSD 芯片算力为144 TOPS(每秒 144 万亿次操作),由两颗 72 TOPS 的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组成,主要用于处理摄像头数据与算法推理。然而,这一算力仅能满足L2 级辅助驾驶的需求,例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等基础功能。

对比行业标准,完全自动驾驶(L4/L5)通常需要500-1000 TOPS 以上算力,以应对复杂路况下的实时决策。

中国FSD维权第一案的里程碑意义

此次开庭不仅是中国车主在FSD入华后的首例诉特斯拉FSD虚假宣传与欺诈诉讼,更将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1、倒逼车企规范宣传:若法院支持“退一赔三”诉求,将直接警示车企不得通过“期货式”宣传误导消费者,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技术边界与硬件要求。

2、推动政策落地执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新规的出台与本案形成“监管+司法”的双重威慑,有助于根治行业“重营销、轻技术”的顽疾。

3、维护消费者集体权益:本案涉及的400万HW3.0硬件车主中,已有超过50万人购买了FSD功能。若胜诉,将为后续大规模车主维权提供司法范本。

关注庭审,共促行业健康发展

车主们的每一次关注,都可能成为推动维权进程的重要力量;媒体的每一次报道,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引发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宣传合规性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公正的裁决结果,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