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时期的准备,才会带来困难时期的安宁。
未雨绸缪永远好于亡羊补牢。
正文字数丨 2060 字
预计阅读丨6 分钟
继理想、小鹏之后,一篇关于蔚来的报道也掀起了层层波澜。报道的题目简单直接,,公众号文章的摘要栏里只有一句话——“好好活着,才能让用户真正满意。”
2月15号,故事书公众号发了一篇,获得了几百次的转发,可见两位汽车行业创业者的很多管理感悟引发了更多人的共鸣。
今天,我照例摘出一些对我个人有所启发的文章观点,希望对大家也有一定价值。
在某个一级部门年度规划会议上,部门负责人试图以“价值观驱动”为主线汇报工作,但被李斌现场打断。李斌要求对方重点讲经营目标。“不要扯淡, 价值观这个事情,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要用价值观掩盖经营没有做好。一谈经营就扯价值观,扯这干什么?”
蔚来当下的一系列深水改革,也是盈利前必须经历的阵痛。特斯拉在2019年实现盈利前,也曾面临产能地狱、资金见底、等至暗时刻,曾大量裁撤外包团队,超过百万美元的预算,马斯克都要自己审批。蔚来无疑也将进入这种“战时状态”。“ 这次的变化幅度非常大,相当于是要给电脑重写一套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岗位和项目,该停就停。”在一次宣贯讲解CBU的内部会议上,李斌表示,“ 任何一笔钱、一个岗位、一个项目、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都要有人付钱给你。要么从外边挣钱,要么从内部挣钱。没人付钱、算不过来账的事就别搞。”
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让用户满意,你一直亏钱,不好意思,你不可能让用户满意。 你只有赚了钱,好好活着,才能让用户真正满意。
一位蔚来产品部门人士称,早期蔚来在产品研发上非常看重已有用户的满意度,这对拓展同温层非常有效。然而随着竞争升级, 小圈层的偏好已经不能代表更广泛人群的喜好与需求。
在残酷的商业竞争面前, 脱离现实处境的组织惯性如果不被消除,容易成为致命弱点。
“ 上了战场,拿到胜果就是最重要的事。至于刺刀是不是拼得英姿飒爽,手榴弹是不是扔得弧线很漂亮,都不重要,活下来最重要。”
“ 要相信一线的兄弟们比坐在总部办公室的管理者,更清楚做什么事情更有价值。”
“ 不要非盯着人按照你的规则把事做对。要让能找到办法把事做对的人、能给公司创造经营结果的人,得到激励。”
李斌在多个场合反复表示,蔚来的征程是泥泞路上的马拉松。但愈发惨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蔚来尽快跳出泥泞, 打赢加时赛。
读完这篇报道,心情还是比较复杂。今天的任何一个行业、企业可能都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低垂的果实已经消失了,如何能在更艰苦的环境中有质量地活下来考验着经营者的勇气与智慧。
其实我个人是不主张“应激式”的变革,对于这种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的管理导向也心存疑虑,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降本增效”,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其实是在那些不需要降本增效的日子里,我们为企业做了哪些储备。毕竟平静时期的准备,才会带来困难时期的安宁,未雨绸缪永远好于亡羊补牢。
真正的降本增效不应是困境中的应激反应,而应是顺境时的主动布局。企业需构建“储备-转化-抗压”的动态能力体系:在平静期通过人才储备和技术投入积累“战略冗余”,在危机期凭借流程优化和弹性机制实现“精准收缩”。
但让人略感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似乎不得不加入这场“降本增效”的“军备竞赛”,各种奇葩的“降本奇招”也是让人“增笑”不已,我们似乎忘记了“为什么”。这个话题改天再找机会展开聊聊。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多有斩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几位创始人的认知升级,无论是在业务理解还是管理实践,都能看到快速进化升级的痕迹。“认知-行动-反馈-改进”的循环在几位创始人身上都有明显地体现。认知进化背后,折射出智能汽车企业家的独特成长路径:既需要马斯克式的技术远见,又必须具备张一鸣式的系统思维,同时保持雷军般的迭代速度。
如果我们对照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发现有很多观点也完全相通。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标准”
“认识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每一阶段都使认识更接近真理”
“在复杂事物中,必有一种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
诚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组织,我们可能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但任何时候, 当我们企图以错误的方式追求不合理的目标极有可能拿到错误的结果,而当我们千方百计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正确”时,很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7年后的今天,重温小平那篇穿透历史的讲话,依然心潮澎湃!
“
信念是一个人过好一生的酵母,
也是一个组织成长与壮大的核心元素。
组织管理的起点到终点始终是:
因信而聚,因信奋斗。
——《在悖论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