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政策导向
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演进,推进煤矿无人驾驶技术的深入应用既是顺应国家能源结构升级战略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全球能源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及各大能源省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煤矿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采握、运输等核心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运用,实现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以及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作业,进而达成开采环境数字化、剥采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遥控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化的综合目标。
2、提升安全保障
无人驾驶方案能够有效满足矿企在安全与风险控制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无人驾驶技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导航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实时对矿场环境、路况信息及车辆状态进行监测,有效消除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例如驾驶员操作不当导致的车辆翻入深坡,或因边坡稳定性问题引发的滑坡事故,进而遭成运输人员被因等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无人驾驶车辆的故障预警和远程遥控技术,矿企能够第一时间识别车辆故障,通过远程操控车辆行驶至安全区域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及时处理。此外,无人驾驶矿用车还具备在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下稳定运行的能力,能够降低因环境因素引发的安全网险,进一步确保矿山生产安全,减少矿企因不可控风险所导致的法律责任和相关损失。
3、降低运营成本
无人驾驶方案在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一是在人力成本层面,露天矿企面临“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司机流动较大,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车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操作,矿企仅需配备少量的遥控驾驶员和调度人员即可满足运营需求。经估算采用无人驾驶方案可减少司机成本 10-15 万元/(年·人)百台(去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车辆,至少可节省司机成本4000万元/年。二是在设备成本方面,无人驾驶技术通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降低机械磨损,进而实现设备维护成本的下降。以轮胎损耗为例,无人驾驶矿卡通过优化驾驶行为,如减少不必要的加速和刹车,从而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降低轮胎损耗成本。据相关厂商运营数据,露天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后运输成本可降低 15%、轮胎寿命可提高 40%。
4、提升运营效率
无人驾驶方案可实现矿卡的全天候运行,这是传统“三班倒"模式也无法满足的工作时长。虽然在技术上目前无人矿卡的单车运输效率尚未完全达到或超越有人驾驶矿卡的运输效率,但无人矿卡可通过提升运营时长来补齐这一短板。据澳大利亚矿业技术集团测算,人工驾驶的条件下每辆矿卡每年可工作5500-6000小时,而在无人驾驶条件下每辆矿卡每年最大可达工作 7000 小时。另据大利亚 FMG 集团测算,其 137台无人驾驶矿卡生产效率比传统人工运输提升了 30%6。对于国内而言,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矿部署的无人矿卡单日单车运行时间平均可达22小时,相较于传统有人驾驶矿卡,其单日单车运行时长多出1小时。此外,该矿内无人驾驶矿卡单日单车运输方量为有人驾驶矿卡的 1.17 倍。
5、助力绿色低碳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的关注度持续提升,绿色矿山的建设已被提升至国家战路高度,并随之迎来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充分体现了发挥新质生产力所要推动和遵循的基本理念,其应用也成为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在燃油消耗与排放层面,无人驾驶矿卡以新能源为主,即使采用增程技术,也能帮助矿卡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测试数据显示,与纯策油矿卡相比,增程式新能源无人驾驶矿卡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能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节油率在 20%6 至 30% 左右。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