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正从“走出去”到“走上去”转变。2021 年后,中国汽车迈入出口“高光期”,2023 年汽车出口 491 万辆,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三大因素驱使中国车企“走出去”:一是汽车内需市场存量博弈,价格战愈 演愈烈;二是新冠疫情和地缘冲突迫使国际车企收缩版图,中国品牌迅速补位; 三是中国汽车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已经得到大幅提升。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 升级和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将驱动中国汽车从“走出去”向“走上去”转变。
■ “质价比”和“新品类”助力中国车企海外市场持续突破。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品牌收并购及零基础投资是典型的出海模式。复盘丰田的全球化历程,其经 历了典型的从整车出口到制造出海再到技术及产业链出海的完整转型,而“性价 比”和“新技术”正是丰田公司实现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路径。与丰田全球化类 似,我们认为在燃油车方面中国车企作为跟随者通过“质价比”优势获取海外市 场;而在新能源尤其是插电混动这一“新品类”车型方面,自主车企可作为技术 引领者实现量利突破。
■ 中国汽车的海外市场究竟在哪里?从市场规模角度看,全球主要汽车消费国家/ 市场可从 200 多个国家/地区收敛至最重要的 30 个,合计占到全球 90%以上的市 场份额。因此,对这 30 个国家/地区进行分析,便可找到中国自主车企的目标市
场。综合市场容量、竞争格局、本土品牌份额、关税政策来看,中国车企进入海 外市场由易到难依次是俄罗斯&澳新<东南亚/拉美<中东&南非<西欧<日韩&北美。
■ 逆全球化背景下从“出口”到“出海”大势所趋。在出口数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形势也逐渐步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步显现。我 们认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从“整车出口”到“价值链全面出海”是必 然趋势。一是产能出海是中国车企应对贸易壁垒的必然选择;二是中国汽车产业 升级必将催生出海新模式;三是中国整车与零部件正在形成“抱团出海”的协同 效应以实现双赢;四是中资金融机构将提供有力的汽车金融服务助力车企全球化 布局。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