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4中国新能源与交通融合发展报告:新能源供给体系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报告共计:64页
《2024中国新能源与交通融合发展报告:新能源供给体系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和车百智库发布,主要探讨新能源供给体系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包括供能现状、基础设施、数字化融合以及相关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 新能源汽车供能现状分析
- 发展现状
- 产业规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保有量达2041万辆,均居世界首位。纯电动汽车占主导,同时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也在快速发展。
- 能源结构:电力、氢能和甲醇是主要供能形式。电力方面,火电仍占较大比例,但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渐上升;氢能方面,煤制氢占比高,可再生能源制氢增长快;甲醇方面,中国是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且低碳绿醇项目增多。
- 存在问题
- 电动汽车电力供给:绿电供给占比需提高,配电网面临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挑战,电力系统调控能力也面临挑战。
- 新能源汽车氢能供给:绿氢占比低,氢气制取综合成本偏高,氢能供给体系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
2. 新能源汽车供能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概述: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加氢站、输氢管网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光储充站和加氢站都需要政策支持来实现大规模发展。
-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现状:充换电站包括充电站和换电站,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1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278.2万台,充电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光储充站具有优势,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多家企业已布局相关项目。
- 问题:充换电站的技术和标准有待加强,包括碳化硅快充桩未普及,光储充站安全选址和施工运维标准不完善;高速公路沿线光储充站密度需增加,包括规划不完善和充电数据利用不足。
- 氢能基础设施
- 现状: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已建成加氢站474座,在运营280座,但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不足影响加氢站发展。加氢站建设成本高,用氢成本因氢源不同差异较大。输氢管道总长度约500公里,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西氢东送”等项目正在推进。
- 问题:加氢站运营成本高且审批流程复杂,包括盈利性差和审批繁琐;输氢管网顶层设计及技术标准体系仍需完善,存在氢脆问题和标准不完善的情况。
3. 数字化推动新能源供给体系和新能源汽车融合
- 电动汽车与充换电站车网互动
- 概述:车网互动可缓解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包括调控技术和交易服务两个层面。
- 技术路线:包括车网互动架构、流程以及可行性分析。架构涉及多个层面的互动,流程包括电网层、平台层、网络层和设备层的协同,可行性体现在对电网和车主的多种效益。
- 虚拟电厂聚合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新能源发电
- 现状:虚拟电厂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受电力市场政策驱动,项目兼顾规模化聚合和收益平衡。
- 技术路线: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过渡,包括电源侧、需求侧和储能系统的整合,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 问题:我国虚拟电厂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充分发挥聚合移动储能资源的能力,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并网调度规程。
- 数字化推动新能源供能体系发展新路径:构建多能互补基础设施层、融合发展数据化链路和集约共享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交通网和能源网的多能协同。
4. 新能源供给体系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 新能源汽车供能建议
- 电力系统供能:提高绿电占比,完善智能配电网体系,构建车能融合平台,强化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 可再生能源制氢:强化区域规模化发展规划并打通交通场景消纳,优化风光制氢项目的电力政策细则。
- 新能源汽车供能基础设施建议
- 充电基础设施:鼓励光储充站接入配电网,推动碳化硅快充桩新技术,推动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64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