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欧洲国家最适合电动汽车但欧洲车企却态度消极,原因是什么呢?

近期,有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事件持续热议。 众所周知,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无非是欧洲知名车企在汽车电动化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一直比较消极。可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最适合使用电动汽车,因为除了俄罗

近期,有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事件持续热议。

众所周知,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无非是欧洲知名车企在汽车电动化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一直比较消极。可是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最适合使用电动汽车,因为除了俄罗斯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不是很大;排名第二的乌克兰也不过是603700平方公里,这个数值如果放在中国省份面积排名里的话,排名要在青海之后,只能排在第五!而国土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国家超过三十个。

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欧洲汽车用户的通勤半径是非常小的,用车过程中根本没有“里程焦虑”的可能性的存在。所以理论上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应当热衷于打造电动汽车,那么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显得很难理解了。

观点

笔者认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电动化热情不高的原因有三点。

原因1:引导。

当国家战略认为电动汽车不是产业战略发展方向的时候,车企自然不会将技术研发的重心放在这一领域。客观上的欧洲国家大都不热衷于电动汽车,究其原因正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电力并不发达。首先是欧洲的常规能源过度依赖进口,且地缘冲击也比较大;而诸多欧洲国家因气候因素并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清洁能源,比如风电、光伏和水电,所以其能源结构不足以支撑绝大多数燃油车变成电动车。

以法国为例,近两年里就出现过因高温导致水力发电量骤降的情况;而干旱同时影响煤炭运输,煤电的生产也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于是只能依赖核电,法国的核电产量约占总发电量的70%!可是法国的老旧核电站维护问题又是迫在眉睫。所以法国不可能将电动汽车作为目前的产业战略重心,这并不是单纯的因内燃机产业链成熟所导致的结果。

但也有例外,比如电动汽车全球渗透率最高的欧洲国家挪威。

一个平均温度相当低的北欧国家理论上并不适合电动汽车,但是其面积不过是38.5万平方公里,所以用户用车没有“里程焦虑。”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挪威的水力发电非常发达,挪威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又非常的清洁,所以挪威才会快速接受电动汽车。

原因2:价格。

正由于欧洲诸多国家的电力并不发达,常规能源又过度依赖进口;这就会导致其电价偏高,欧盟国家的平均电价在全球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1kWh的单价当月0.241美元,相当于1.6915元人民币!这个代价过于高了。

电动汽车省钱的基础是电的单价低。

一台普通家用燃油车的百公里耗油量大约为8L(升)。可是一台同级电动汽车的百公里平均耗电量会达到20kWh/100km左右!如果按照每升油1美元来计算,燃油车的百公里行驶成本则是8美元;而同级电动汽车的成本则是4.82美元左右,如果在气温始终偏低的中、高纬度欧洲国家使用电动汽车,实际耗电量还要高一些。

当电动汽车没有了使用成本的优势之后,其动力曲线、NVH和平顺性的三大优势无法补偿充电速度慢、充电站点少的缺点,所以电动汽车在欧洲很难成为主流车。至于电动汽车能实现终端零排放与普通汽车用户而言并没有太大关系,一般汽车用户一年中产生的所有排放,似乎还不及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等燃油车用户一周的总排量大。

普通汽车用户所关注的是真实的用车成本,不是云里雾里的绿色和清洁。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能够替代燃油车的前提不只是具备完善的汽车产业,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强大的电力工业。可是传统的煤电属于常规能源,这就决定了欧洲的煤电产量不会非常高,而且确实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地形和气候又限制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所以现实就是欧洲的电用起来真的挺让人心疼,这也是欧洲空调普及率很低的原因之一。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不同,客观上确实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也正因为局限性的存在,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很有可能出现划定区域、各自为战的情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