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走进布局竞速赛 我国如何保持领跑优势

当全球汽车行业变革进入下半场,如何才能在智能化新机遇中乘胜追击?近日,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拟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当全球汽车行业变革进入下半场,如何才能在智能化新机遇中乘胜追击?近日,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公布,拟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据了解,这是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首次落户北京亦庄,融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优势,形成产业发展协同效应。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乃至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的观点里,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了领先优势。然而,在无人驾驶全球竞速中,自动驾驶产业已经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局面,如何乘胜追击成为当前的主要课题。

加速布局走向全球产业竞争

“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科技进步、社会需求、交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既代表未来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又展现作为科技发展必然趋势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

如此,将自动驾驶领域称为“全球竞速赛”不无道理。而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引发了世界各国激烈角逐。

在海外市场中,德国、日本、英国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的相关企业已经加入无人驾驶竞争的阵营,并陆续开始了自动驾驶系统的路测。除此之外,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与出行服务巨头优步联合宣布,2025年初将在美国奥斯汀和亚特兰大两大城市联合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服务范围和车队规模再次扩大。与此同时,特斯拉计划在10月发布其无人驾驶出租车,并计划推向全球市场。

而在国内市场,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已步入L4级别,即完全无人驾驶的初步阶段。同时,以萝卜快跑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已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落地。

在技术层面,萝卜快跑率先实现了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应用突破,在5月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可以兼顾技术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实现了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以技术突破为基础,萝卜快跑实现了较强的安全保障。萝卜快跑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6月,其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与示范里程超过1亿公里,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萝卜快跑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保险,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为人类司机的1/14。

这也为萝卜快跑参与全球竞争、与全球科技巨头一较高下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不难看出,在这场全球竞速赛中,各大自动驾驶企业你追我赶,试图率先跑通并建立起相关产业链,积累运营经验,形成对外技术产品输出的能力。那么,自动驾驶为何如此关键?

新质生产力助推智能化升级

有海外基金机构预测,到2030年,自动驾驶带给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净收益可能接近26万亿美元。随着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的扩大,“自动驾驶有望成为对国内生产总值拉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涉及改变世界的复杂系统创新,任何科技强国都不会怠慢。”技术创新与企业战略研究员崔桂林认为。

这也是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技术的价值——自动驾驶涉及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发展,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也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新质生产力。

“以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还在与更多城市产业升级共振,给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北京交通大学市场研究所所长徐丽娟认为。

在北京,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接驳、无人清扫、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等多种类型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示范已经陆续实现,累计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千万人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持续支撑北京“双智”试点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进一步建设。

在武汉,自动驾驶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的风口,为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了助力和支撑——“光谷”的光电信息产业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了提升,“车谷”的硬件生产和产能升级有了方向,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的落地实现了两大实体产业内部的联通。

工业生产和城市升级后,自动驾驶带来的受益将自然而然地映射到每个人身上。在中国公路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刘文杰看来,随着萝卜快跑机场接驳、跨江扩区以及部分路段7×24出行服务的开通,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武汉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

“自动驾驶早已不仅是车企和汽车工业领域的事情,它是相关行业和社会,包括公众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可以预见,在我国未来现代化进程中,自动驾驶不论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公众出行、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刘文杰称。

持续投入需要政策法规鼓励

自动驾驶技术的意义重大不言而喻,正是因此,加大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投入、保持领先优势更值得鼓励。

就如刘文杰所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只有多“上路”实践,才能更好“领跑”。让无人驾驶出租车跑起来,让无人驾驶在应用中去发展,可以看作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尽管模拟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道路环境,但真实世界的交通状况、天气变化、突发事件等复杂性远超模拟环境。多‘上路’才能让自动驾驶系统积累更多真实数据,优化算法,提高极端条件下的反应能力和稳定性。”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已经有多地正在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据公开信息统计,全国已有28个城市支持自动驾驶商业探索,24个城市支持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包含武汉在内,国内还有北京、重庆、深圳等4个城市已经开展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试点示范,此外,杭州已经完成全城场景开放,合肥、苏州则提出了全市开放计划。

另外,尽早、更快上路同样可以为法规和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在业内看来,自动驾驶依然是新鲜事物,法律体系构建需要在保障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而这需要更多实践结果支撑。

当下,法律体系构建正在试点示范和测试中不断摸索。全国已有10余个城市推进自动驾驶地方性立法,其中深圳、上海浦东、阳泉、无锡、苏州、杭州6地已经出台法规文件。

与此同时,今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已经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点解决特定区域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

“在无人驾驶立法端的步子可以迈得再大一些,给产业营造更加积极正向、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场景优势加速落地。”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陈艳艳认为。

“另一方面,要鼓励无人驾驶企业自主创新,尽快在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陈艳艳解释道,在无人驾驶底层依托的AI技术上,企业也要加大自研力度,在大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方向上取得突破。

“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自动驾驶也将让全社会共享技术发展的成果,让自动驾驶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北京交通大学市场研究所所长徐丽娟表示。 文/李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