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大众发声:愿与中国加强新能源汽车合作

9月28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国是直通车 王东宇 摄 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会来了。 9月27日至29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大会以“低碳转型与全球合

9月28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国是直通车 王东宇 摄

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大会来了。

9月27日至29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本次大会以“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为主题。

六年前首届大会召开之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约2.5%,总体处于发展初期,如今已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目前全球累计销量已近5000万辆。业界观点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9月27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开幕。图为车企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展上展示的新能源汽车底盘。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会上,来自政策和产业端的大咖们透露不少关键信息。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集体发声:愿与中国加强新能源汽车合作。

产业发展方向更清晰

在碳中和愿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挑战。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认为,要高度重视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比能量、环境适应性,持续推进车能互动,加快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跨领域应用,支撑新能源汽车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他提出,要前瞻探索面向车路云协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

资料图:9月25日,安徽合肥,工人们正在新能源汽车自动生产线上作业。中新社发 左学长 摄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支持,加快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基础技术;研究将现有汽车节能、双积分管理政策逐渐向碳排放管理转变;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则表示,科技部将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金融等重点环节,深度参与全球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项目的联动实施。

业界探索电池技术路径

业界则对新能源领域前沿技术不断进行探索思考。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会上提出“零碳新基建”的解决方案,即通过科技创新、新型商业化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在他看来,电池是“零碳新基建”的核心要素,必须实现可循环。

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现已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2023年回收10万吨废旧电池,重新生产1.3万吨碳酸锂,预计到2042年,不再需要开采新的矿产资源。

对于动力电池发展,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表示,固态电池仍是前沿热点,固态化可实现动力电池高比能和高安全,但可能还需三到五年才能得到应用,且即便固态电池进入大量应用,磷酸铁锂电池也不会被淘汰。

廉玉波认为,未来固态电池可能主要搭载在部分高端新能源车上,在具有普及性和经济性的车型上仍会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两种电池会同时发展、互相赋能。

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智能电动产品线总裁王超则提到,随着续航里程增加,单车配置电池重量一直在增长,整车减重是未来的重要趋势。高效用能可在相同续航里程下,进一步减少整车所背负电池,实现整车车重变化,进入正向循环。

“这样的用能发展是可持续的。”据王超透露,华为超融合动力域模块完成验证,度电里程达成10.73公里,这一高效能技术预计可为消费者五年用车成本节省2000元。

9月27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开幕。图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展。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跨国车企加强合作

会上,多家跨国车企相关负责人也分享了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看法。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Jochen Goller)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面临来自全球贸易的挑战,宝马支持自由贸易,也愿意使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持自由贸易的开放。

“宝马欢迎中国整车出口到欧洲、在欧洲设厂。”高乐表示,开放市场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宝马集团将会保持市场和技术开放,希望与大家齐心协力,确保汽车产业在未来是创新沃土,能够推动发展共创繁荣。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大众汽车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汽车企业。大众汽车致力于深度融入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将为此提升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实力,并与本土汽车制造商及软件、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军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贝文彬(Kevin Binder)则称,奔驰认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市场从早期应用到大规模应用,会比其他市场更加快速,其有信心与中国同行一起达成净零排放目标。

(国是直通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