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发智能化禁令,受伤的却是他们?

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以国家安全之名,提议禁止销售或进口集成了来自中国或俄罗斯相关特定软硬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拟议规则将禁止进口和销售与中

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以国家安全之名,提议禁止销售或进口集成了来自中国或俄罗斯相关特定软硬件的智能网联汽车。拟议规则将禁止进口和销售与中国或俄罗斯有联系的、集成到车辆连接系统(VCS)或自动驾驶系统(ADS)中的软硬件。

根据美商务部声明,针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硬件的禁令将分别于2027车型年、2030车型年生效,对于没有车型年的汽车,禁令将于2029年1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将在30天的公众意见征询期后起草最终规则,并计划在拜登明年1月20日卸任之前成为一项永久性规定。

这不是第一次美国针对性打压中国汽车。今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100%,预定8月1日生效。不过,由于需要更多时间研究1100多条公众反对意见,美国7月宣布将实施时间推迟至9月。8月31日,拜登政府再次推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电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关税的时间。9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自9月27日起,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上调至100%。

都说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从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关税”到针对“中国和俄罗斯软件或硬件的禁令”,美国对中国汽车的打压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了。

对于“禁止中国和俄罗斯制造的智能网联汽车硬件和软件”提议,美国商务部的官方回应为,此举主要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美国的驾驶者:“因为汽车上的所有花哨功能,如麦克风、摄像头、卫星定位和蓝牙技术等,都可能使美国人更容易受到不良行为体的攻击,并可能泄露从驾驶者的家庭住址到他们孩子的学校在内的个人信息。”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9月23日宣称:“当用外国对手搭建的软件来制造汽车时,这意味着它可以被用于监视,可以被远程控制,这威胁到美国人在道路上的隐私和安全。”她声称,在“极端情况”下,“外国对手可以同时关闭或控制他们在美国运营的所有车辆,造成车祸、阻塞道路”。

中国汽车智能化真的会威胁到美国人的隐私与安全吗?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早已作出回应:有关言论不仅是虚假叙事,也是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典型表现。“按这个逻辑,中国是不是更应该担心,华盛顿能让中国用户的上亿部苹果手机把信息传输到美国,甚至同时黑屏?”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对此次禁令表示了反对意见:中方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中国相关企业及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我们敦促美方尊重市场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林剑强调。

从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可以看出,美国颁布对中国汽车的禁令,不是因为担心美国用户隐私受到威胁,而是出于对美国汽车产业的保护。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也表示,美国政府禁止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使用中国相关系统和硬件,是对中国汽车实施进一步全面打压。孙晓红认为,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由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中国生产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已成为跨国车企的理想选择,美国新规将进一步破坏全球汽车产业链条的安全与稳定。

不仅如此,美国此次禁令还伤了一大批国外汽车巨头的心。

代表通用、丰田、大众、现代等42家汽车公司的汽车创新联盟(AAI)表示,更换软硬件需要时间,禁用来自中国的智能化软硬件,可能会对美国汽车工业带来严重后果。AAI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汽车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经过了广泛的生产前工程、测试和验证过程,一般来说,不可能轻易与其他供应商的系统或组件互换”。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则强调了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复杂性,并建议美国商务部对此进行充分调查研究。

韩国政府和业界4月底已向美国政府提交了意见书。据韩国《亚洲日报》,韩国政府在意见书中表示,理解美方为应对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网联汽车供应链调查范围较广,存在诸多潜在不确定性,管制措施实行时间等都将对韩国汽车生产业界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美国政府的操弄,外媒甚至是美国本土媒体也进行了揭露报道。

《韩民族日报》写道:“网联汽车是一个大概念,有很多功能,如果技术和零部件不能使用中国产品,就意味着连螺栓等小零件也无法使用中国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大部分车辆都会因此受到限制。”

美国《底特律新闻》援引咨询企业盖德豪斯洞察公司工作人员的话称:“如果你想停止进口中国制造的汽车,那就这么做吧。不要编造借口……这只是政治。”

通过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及智能网联供应链,美国想要为本土汽车产业发展争取时间,但“闭关锁国”不仅不能起到保护作用,长远来看,反而会阻碍美国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

全球汽车市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美国坚持在本土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进行打压,长此以往,在温室中长大的美国电动汽车产业,有朝一日面对全球腥风血雨的产业斗争时,还能接住几招?答案不言而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