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奔驰下调预期,德国汽车股遭“黑色星期五”

奔驰因市场表现不佳下调全年利润预期,引发股价大跌,大众汽车、宝马、保时捷等车企跟跌,反映出了德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 文 /《汽车人》张恒 德国汽车股遭遇“黑色星期五”。9月20日,梅赛德斯-奔驰股价最

奔驰因市场表现不佳下调全年利润预期,引发股价大跌,大众汽车、宝马、保时捷等车企跟跌,反映出了德国汽车业面临的挑战。

文 /《汽车人》张恒

德国汽车股遭遇“黑色星期五”。9月20日,梅赛德斯-奔驰股价最大跌幅超过8%,最终收跌6.81%,为202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时,大众汽车、宝马和保时捷的股价也分别下跌了约3%。

这次股价下滑的导火索是奔驰下调了其全年财务预测,主要因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对于正面临诸多挑战的德国汽车制造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奔驰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业绩展望中表示,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的销售情况将与上半年类似,均低于最初预期。因此,公司将全年汽车业务的销售回报率从此前预测的10%-11%下调至7.5%-8.5%,下调幅度达2.5个百分点。奔驰预计,今年的息税前利润将“明显低于”去年的水平。

受此消息影响,奔驰股价应声下跌。今年以来,奔驰股价已累计下跌约13%。瑞银表示,尽管奔驰的业绩下调并不完全令人意外,但与同行相比,此次预警的幅度更大,这无疑会加剧投资者的担忧,甚至导致评级机构下调信用等级。

不仅在中国市场,奔驰的全球销量也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奔驰全球销量116.86万辆,同比下降6%。其中,中国市场销量34.15万辆,同比下降9%;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量也分别下降了1%和3%。

奔驰的困境并非孤立存在。作为德国工业的重要支柱,整个德国汽车行业都面临类似的挑战。其他两家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和宝马,也在努力应对市场下滑的压力。

大众汽车报告称,其第二季度在中国的销量减少了19%,甚至考虑关闭德国的工厂以削减成本。宝马集团因为刹车系统召回问题,将全年盈利预期从8%-10%下调至6%。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受此影响,宝马集团的股价在最近一个交易日开盘下跌超4%。大众汽车和保时捷等欧洲车企股价也普遍呈现下跌趋势。

除市场表现不佳外,电动汽车的销量下滑也使得德国车企在应对即将实施的欧盟碳排放标准时面临更大挑战。根据欧盟规定,汽车制造商若无法达到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可能将面临巨额罚款。为此,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呼吁欧盟推迟新的碳排放目标,否则将会给行业带来数十亿欧元的罚款。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德国政府也在采取应对措施。德国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计划于9月30日召集一次汽车行业峰会,讨论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这一会议对于德国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

《汽车人》认为,德国汽车业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过渡期,市场需求疲软、电动汽车销售不振以及即将实施的严格排放标准,使得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奔驰及其竞争对手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将直接关系到德国汽车业的未来。

近年来,全球汽车业正经历着明显的“分化”格局。在过去,豪华车的标准几乎在全球范围内是统一的,尤其是奔驰、宝马、奥迪这类传统豪华品牌,依靠其悠久的品牌历史、精致的设计和驾驶体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豪华车的定义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技术、车载娱乐系统和其他数字化功能埋单,因此他们对国产品牌的接纳度更高。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在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几乎领先全球,而欧美市场在消费者接受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传统车企不得不面对这个两难局面:是全力拥抱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和智能化趋势,还是继续兼顾全球其他市场的燃油车需求?这种“分化”迫使车企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上要做出更为复杂的决策。

虽然新能源是趋势,但燃油车仍在全球许多市场保持需求。这导致车企必须在现有生产线和新能源研发之间做出平衡。尤其是燃油车的利润率依然较高,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不完善或消费者对电动车接受度较低的地区,燃油车短期内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各国政府对碳排放的监管日益严格,车企也不得不逐步缩减燃油车的生产规模,以符合未来的排放标准。

德国汽车供应链的压力,体现在如何同时支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生产与研发。车企需要在短期内维持燃油车的供应链稳定,同时加大对新能源车供应链的投资。这一过程中,谁能够更好地平衡两者的需求,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这种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