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故障代码会被存储在ECU中,并在故障代码消除后仍然可以被查找出来。故障代码通常表现为发动机启动困难、无法着陆、汽车漏油漏水、照明系统失灵等现象。那么,清除故障码后还会再次出现吗?
清除故障码有三种主要方法:
1. 解决故障:故障码是诊断程序发现故障后写入ECU存储器的代码,当你解决故障时,诊断程序发现故障已经排除,故障码自然会被清除。但是,并非所有的故障代码都可以自行清除,有些需要在故障排除后手动清除。
2. 利用诊断仪发送清除故障码的指令:诊断程序是由编程器设置的,编程器必须设置相关的控制指令,通过OBD接口将诊断仪表连接到ECU,然后使用诊断仪表向ECU发送具体指令,ECU收到指令后会清除故障码。但是,用诊断仪清除故障码的意义不是清除故障码,而是检查故障是否解决。因为诊断程序一直在运行,即使在故障解决前清除了故障代码,过一会儿也会再次出现。例如,如果电子控制单元报告喷油器故障,则更换新的喷油器。此时,故障代码被清除。如果清除后故障码再次出现,则表示故障未消除。如果清除后故障代码没有出现,那么就解决了问题。
3. 断开电瓶:不管是什么车,只要断开电池电缆,基本上就没有无法抹去的故障码。ECU中有两种内存,一种是断电后可以保存数据,另一种是断电后数据无法保存,而这种内存中存在断电后无法保存数据的故障码,所以一断电故障码就会自动清除。但是,这种方法可以治标不治本。只要故障没有解决,诊断程序就会继续产生故障代码。
因此,清除故障码后还会出现故障代码,需要通过解决故障、利用诊断仪发送清除故障码的指令或者断开电瓶等方法来清除故障码。但是,如果故障没有解决,诊断程序仍然会继续产生故障代码。所以,为了确保汽车的正常使用,我们需要及时解决故障,避免故障代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