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行业现状
1.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销量77.7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近75%。
2.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乘用车的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龙头企业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瓦时/公斤,价格达到1.2元瓦时。这两项指标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两倍,下降了70%。
3. 企业实力明显提升:骨干车企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发展体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骨干企业RD投资占比超过8%,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
4. 配套环境日益优化:截至去年底,中国共有公共充电桩21.4万桩,同比增长51%,居世界第一。新用户私桩安装率超过80%。
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1. 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的短板:车桩比只有3.5:1,充电设施布局不一定足够合理,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运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消费者的高收费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矛盾。
2. 政策体系仍需完善:中央政府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支持政策衔接不够。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立地方目录,影响消费者选车空之间的巨大压缩,造成市场碎片化,抑制发展活力。
3. 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不大,但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从整车来看,新一代纯电驱动平台大部分还没有纳入企业的RD计划,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
4. 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不一定相似,售后服务的配套体系滞后,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规范缺失、流通体系不完善、汽车保值率低等问题都与新车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关。
三、工作思路
1. 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发展变化进一步发展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快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提高整车轻量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完善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抓好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完善新能源汽车监管信息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水平。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二手车交易等营销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市场化的积分交易平台,提前研究发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需求要求。
3.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发展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率先制定国际规范,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关系。自主率先放开新能源汽车外资比例限制试点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RD、品牌培育等产业链高端环节转移,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四、解决方案
1. 加大电动汽车投资,加强战略合作,加快电气化转型。
2. 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数量,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
3.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4.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5. 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6.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7.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关系。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