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超标改装为何屡禁不止?具体分析如下:
现象1:甭管开多快车速都被“定格”在25:
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电动车最高设计时速必须小于等于25公里/小时。然而,现在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大部分速度并不慢,甚至超过了25公里/小时。这种超速行驶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与商家的解限速操作有关。邓女士最近购买了一辆新电动自行车,商家轻车熟路地拿出一个解码器,插到电动车上的一个插孔上,不到半分钟就成功解速。商家表示,现在购买电动车的人很少有不要求解限速的,销售商也几乎把“解速”当成了常规操作。
调查:线上购买解速被拒:
与线下销售商相比,线上买车似乎更“规矩”一些。有网友表示,“非机动车只能行驶在非机动车道,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脚蹬子也是交警判断交通事故责任的标志。”为了更好地管理电动自行车,同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更好地确认车辆的属性,所以新国标要求电动车必须安装脚蹬子。然而,如果车主私自拆下脚蹬子,电动自行车就变成了“超标”电动车。
现象2:“用不上”的脚蹬上完牌就拆:
原来,新国标电动车与电动摩托车在外观上差不多,尤其是现在商家为了促进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外形设计得花样频出,有些乍一看根本分不清是摩托车还是电动车。为了更好地管理电动自行车,同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更好地确认车辆的属性,所以新国标要求电动车必须安装脚蹬子。然而,如果车主私自拆下脚蹬子,电动自行车已经不符合新国标标准了,成为“超标”电动车。
调查:百辆车中安装脚蹬仅为个位数:
尽管骑行电动车佩戴安全头盔的宣传不断,但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电动自行车主们不愿佩戴头盔的原因有很多,如天气炎热、无处存放等。一些商家声称要满足骑行者需求,却没有告知超速行驶会带来的风险隐患。
延伸话题:速度越来越快,该不该戴头盔?
调查:车上没地儿放拎着太费事儿:
电动自行车主们不愿佩戴头盔的原因有很多,如天气炎热、无处存放等。然而,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2019年开始实行的“新国标”把两轮电动车的车重从40公斤放大到55公斤,电机功率从250瓦提升到400瓦,给“超速”留下了口子。随着速度的提升,电动自行车出现意外事故后造成的死亡概率也会大幅增加,“如果骑行到50公里每小时,发生碰撞后极容易发生伤亡,特别是出现颅脑损伤的概率非常大。”
电动车“新国标”自相矛盾:
电动车“新国标”一方面从技术上设置了最高限速,另一方面又增大了电机功率,给“超速”留下了口子。对厂家而言,严格限制解除限速,车就卖不出去;对于消费者而言,合规的电动车的速度过低,可“改装”又增加骑行的危险系数;对于交通管理者而言,监控探头并不监控非机动车车速,路面交警又不能仅凭肉眼判断电动车是超重还是超速,只能执法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电动车超速屡禁不止,实际上反映的是许多市民的出行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想要解决“速度”所带来的问题,不能仅仅从治理电动车单方面下手,更应该城市管理者多方合力,找准大城市出行中的痛点和难点,用群众思维去办群众实事,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越来越多样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