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电动车脚蹬的存在意义,分别是与机动车区分和速度控制。
最初,电动车装上脚蹬的目的是为了与机动车区分开来。即使电动车没有电能驱动,也可以通过人力驱动。在此设想下,当电动车没电时,人们可以用脚蹬来提供动力,克服电动车重量较大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脚蹬并不实用。因为当电动车有电时,并不需要依赖人力来驱动;而当电动车没电时,由于电动车较普通自行车更重,人力蹬车的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个目的是脚蹬可以一定程度地阻碍车速,减缓电动车的速度。然而,这种速度控制的设计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问题。脚蹬装置与加速时的转动相连,限制了电动车的加速能力。
在日常驾驶中,这种限制反而可能增加安全隐患。而且,在城市交通拥堵和复杂的交通信号灯的情况下,电动车的速度控制更多地依赖于刹车系统,而不是脚蹬。因此,脚蹬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能并不理想。
事实上,人们逐渐发现电动车装上脚蹬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并在购买电动车时要求不安装脚蹬。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然选择,是人们在实际使用中总结出的经验。
然而,很遗憾,新国标下的规定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电动车仍然需要搭载脚蹬。因此,脚蹬只成为一个用来辨认电动自行车的工具而已。
综上所述,电动车装上脚蹬的存在并不合理。脚蹬无法满足既不能提供动力也不能控制速度的电动车需求。尽管脚蹬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与机动车区分和减速,但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由于交通拥堵和复杂的交通信号灯等现实情况,脚蹬的安装意义变得微不足道。希望未来国家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调整相关规定,更好地满足电动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