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更换频率主要取决于其橡胶配方、用车环境以及驾驶习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考量因素:
1、技术标准:我们可以参考轮胎胎面上的磨损指示标记,这些标记通常是花纹沟中的凸起,数量在6~8条之间,宽度为12.5mm。当这些标记与胎面平齐时,意味着轮胎的花纹深度已经减少到不足1.6mm,这表示轮胎已经磨损到极限,需要更换。
2、行驶里程:对于小型车辆的轮胎,其更换里程也会因路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轮胎在行驶3万~5万公里后需要更换。在平整的沥青路面上,这个里程可能达到5万公里,而在崎岖的沙石路面上,可能只需要3万公里就需要更换。当超过这些里程数时,轮胎的摩擦系数会降低,遇到雨雪湿滑路面时,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会下降,容易导致打滑,而在沙石路面上则容易出现爆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