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针对汽车驾驶员这部分路权使用群体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讨论或者说议论最多的路权或是车辆使用现象作为论点,来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些当中到底哪些是问题,而哪些其实又是正确的做法。
在日常用车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方面,很多车主在相互沟通的时候都会交流一些用车经验,但殊不知有一些大家似乎凭经验总结出来的并不完全正确。
就拿开车第一步的启动车辆来说吧,在第一次冷启动时,尤其是在比较寒冷的冬季,我们是该启动后热一会儿车还是立刻开走呢?相信有不少朋友在启动后都会看水温表是否有动静,等水温慢慢升上来以后再开走,有的甚至等到水温达到90℃后才放心,但殊不知其实这样做是完全没必要的。
现如今,大部分家用轿车都配备了电喷系统(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系统中已装有补偿装置,也就是说当发动机启动后怠速会自动升高,此时发动机温度上升会很快,当温度达到指定标准后,怠速便会自动降到正常值。
所以在发动机启动后,不宜人为延长热车时间,这样既浪费燃油也不利于环保,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季节,启动后原地等候一分钟便可以正常驾驶了,当然在水温未达到正常运转最佳值前,还是要尽量避免频繁使用发动机高转速区。
关于被误解的问题我们再最后说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不少车主停车不熄火,如果您是需要长时间停车等人的话,应将发动机熄火并关闭空调。一般家用轿车怠速运转3分钟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启动发动机所消耗的燃油多很多,并且如果是在地下车库等通风不良的地点,原地着车开空调还会造成废气倒灌回驾驶室,使人吸入过多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因此而发生的危险事件新闻中也屡屡有报道。
夜间行车遇到对面来车不关闭远光灯,会对对方车辆和周围非机动车和行人造成极度危险;在小区里狂按喇叭,不减速不礼让非机动车和行人,这样的司机会经常招致小区里的住户不满,如果您在夜里熟睡中忽然被一声鸣笛惊醒会是什么心情;停车时不考虑他人车辆进出,妨碍别人车辆停放,这的确是个非常缺德的做法,因此而产生的划车、喷车等情况比比皆是,到时车主再喊冤恐怕也只能回天乏力了。
疲劳驾驶这种情况最容易被驾驶者麻痹大意,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疲劳驾驶极易引发死亡等恶性交通事故。曾经有一项社会调查提出,有一半以上的驾驶员都有过疲劳驾车的经历,甚至有打瞌睡的现象发生,所以大家在驾车时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如果实在疲劳可以找个安全、不违章的地方小憩一下再走不迟。
在通过积水路面或是泥坑时应注意减速慢行,避免将泥溅到行人身上。另外在雪天时由于路况相对更加复杂,因此有些路况可能被雪覆盖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因此更需要您提前减速,判断时候能安全通过后再行动也不迟。
或许是国人对"路权"这个词的含义并不太了解,也有可能是由于交通法规和宣传方面的问题,无论汽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对各行其道和遵守信号灯的游戏规则都不太重视。但其实如果大家都能在各自的拥有路权的道路上遵守交通法规,相信路面上的交通状态会比现在大大不同。
简单看完以上三个最容易被误解的"问题"后,我们再来看看已经被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那些开车恶习。首先是并线不打灯,似乎在路上有这样一种司机,总觉得路上就他自己一个人在开车,无论拐弯、并线,一律不打灯,甚至在并线的时候也不管前后左右车距是否安全,直接随意并线。而对于一些个别出租司机,他们有时一旦发现有乘客招手就会连后视镜也不看就紧急并线停车,结果经常导致后面的车辆和行人险象环生。
车内乘客感到最不安的恐怕就数驾驶员开车打电话了,不少司机喜欢在堵车的时候为了打发时间发短信或打电话解闷,或许对于缓解疲劳许有一定好处,但毕竟聊天会分散注意力,并且会对路况做出不当反应,而此时也是最容易产生交通事故的状态。
把车开好、开文明需要驾驶者具有一定素质,同时车里的乘客也需要具备一定基本素质,但其实如果大家都能在各自的拥有路权的道路上遵守交通法规,相信路面上的交通状态会比现在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