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秋天的讯号
处暑,标志着夏天的尾声和秋天的开始。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通常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到来,象征着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已经来临。此时,“处”字意味着躲藏或终止,暗示着炎热暑天的结束。
然而,从气候角度来看,处暑时节我国部分地区并未完全进入秋天。比如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真正的秋天要比处暑晚些时候才会到来。
处暑时节的天气变化
处暑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由夏转秋。尽管人们渴望秋天的凉爽,但在南方地区,秋天常常迟到,而且可能还会出现“秋老虎”现象。
“秋老虎”是指立秋后短期的回热天气,通常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7-15天。这是由于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秋季南移后又北抬,导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
虽然“秋老虎”会带来较高的气温,但此时的空气相对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温差大,不至于让人喘不过气。
如何应对“秋老虎”
面对“秋老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使用自然风降温,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注意通风换气。
3. 饮食上,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清凉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寒凉食物如西瓜、梨等。同时,适当补充营养,如鸭肉、鱼、瘦猪肉等。
4. 避免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等。
5.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霉变引发胃肠道疾病。
6. 适当增加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迎接秋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