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养生技巧,以保持身体健康。
雨水时节正处于初春,虽然气候从冬寒向春暖过渡,但仍处于调整阶段,冷空气频繁。外出踏青活动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过早减衣,爱美的女士可以围上一条薄丝巾,既优雅又可以保护颈部免受风寒。老年人尤其应该注意保暖,以防心脑血管意外。
雨水过后,人体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容易困脾。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因此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不要过多食用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较温的甜食,如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在风多物燥的天气里,口舌干燥时,可以食用果蔬和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也可以使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药材来调补脾胃。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甚至心神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尤为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除了继续进行春捂外,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天气转暖,室内开始出现回潮现象,湿气加重的问题让人感到烦恼。潮湿天气时,腰膝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及时使用吸湿剂、除湿包等保持室内干燥,或利用空调或专门除湿器抽湿,以免家具发霉、衣物湿冷致病。家中食品防潮也不容忽视,食物尽量放入冰箱,干货注意密封保存,家中药品除密封外也可以考虑加入安全的干燥剂。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自然会产生困乏感。因此,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