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小寒和大寒是最冷的两个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虽然小雪、大雪节气是因雪而得名,但小寒反倒是天气最冷的节气。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尽管小寒和大寒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但它们的寒冷程度有所不同。根据气象统计,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全年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大寒节气中,而北方则不然。在我国北方地区甚至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因此,在北方,小寒其实比大寒更冷。
那么,为什么小寒比大寒更冷呢?古人描述寒冷的程度,因为没有气温这种精确量化的方式,只能另辟蹊径。要左看看、右看看,冰层是不是更厚了、更硬了,所谓“冰方盛,水泽腹坚”。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冻”需要一个由上而下的渐进过程,比气温的下降要缓慢许多。我们衡量寒冷,是依据气温高低,小寒时天寒最甚,所以说小寒最冷。古人衡量寒冷,是依据冰层厚薄,大寒时地冻最坚,所以说大寒最冷。
另外,古人界定寒冷程度,也基于人的主观感受。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不觉得已冷到极处。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人已被寒冷折磨得力倦神疲,可能反而会觉得大寒更冷一些。所以在古人眼中,大寒之寒,更看重的是累积效应。
总的来说,小寒和大寒的寒冷程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古今视角的不同、地区差异和人们主观感受的不同所导致的。但无论哪个更冷,我们都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天气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