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6日-8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我们称之为大雪。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
大雪节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古人认为大雪代表着雪量大,范围广,降雪量多,因此得名大雪。大雪节气不仅反映了降水的变化,还反映了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
大雪节气也有许多风俗,如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等。制作腌肉、腊肠等腌制品是这个节气的特色,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窗台上挂上这些食物,以备春节时享用。北方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方的“雪花飞舞,漫天银色”都是大雪节气的美丽景观。人们在河面上嬉戏游玩,岸上的人们则欣赏着冬日美景。
大雪节气的“三候”现象包括:“一候鹖鴠不鸣”,表示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二候虎始交”,意味着阴气最盛,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为马兰草,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