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冬至时间是2021年12月21日,星期二,农历十二月十八。然而,冬至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因此不会放假。实际上,冬至只是一个常见的自然节气点,是一个祭祖的节日。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生活中被称作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这天是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候,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是太阳的转折点。冬至后,大风、降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将增多,注意保暖、防病保健是大家的首要大事。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从气象资料看,几乎每年冬至前后都会有强大的冷空气南下,造成骤然降温。冬至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习俗有哪些
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在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举行的一种仪式。北宋时祭天多在京城的南郊举行,明清时则在北京天坛的圆丘。
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数九九
民间把冬至称为“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不仅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