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和味精哪个更健康
鸡精和味精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区别,它们都是增味的调味料,可以增加菜肴的鲜味,使之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但是,它们在使用条件和适用对象上有所不同。
味精是一种增鲜的调味料,炒菜、凉拌、做汤等都可以使用。做凉拌菜时味精应用热水融化,因为味精的溶解温度是85℃。一般说,若烹饪对象即菜肴本身的特征和风味比较突出的,如畜禽肉类,以用味精为好;若烹饪对象的特征和风味不明显,如馅类和汤菜,则用鸡精为好。菜肴中的食物品种较多的,宜用鸡精。
鸡精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使用,不管做什么菜,适量加入鸡精都可以起到给食物提鲜的作用。但是在烹调过程中,如果加入过量的鸡精,就会影响到菜肴原有的口味。所以,使用鸡精时需要注意温度,鸡精在70℃-90℃的条件下,所含的谷氨酸钠溶解度最高。当受热120℃以上时,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还有一定毒性,在体内难以排出,长期积聚,会使人出现心跳加速、手抖、失眠等症状。因此,应该避免让鸡精在烹调时过度受热,为此,鸡精和味精都宜在菜肴出锅后投放。
使用鸡精和味精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高温会使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所以,鸡精和味精都宜在菜肴出锅后投放,这时温度在90℃上下,鸡精中谷氨酸钠不仅能充分溶解,还能突出其特有的鲜味。
鸡精和味精都宜在菜肴出锅后投放。鸡精的使用条件则相对宽松,鸡精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使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孕妇及婴幼儿不宜食用,心脏病、皮肤病、肝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慎食、痛风及高血压患者慎食。
鸡精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应慎食。在酸性溶液中同样不易溶解,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会生成谷氨酸二钠,气味不良。腌渍食材时不宜添加味精、鸡精。
味精和鸡精不必同时添加,鸡骨粉、鲜贝粉、香菇粉等较纯的鲜味调料,不建议与味精、鸡精同用。
购买时需要注意,合格的鸡精包装应该采用三层铝箔纸包装,优质的鸡精有一股香味,且加热后香味持久,晾凉后仍有香味。而鸡精并不含鸡肉粉,有些鸡精完全用人工合成的鸡味香精取代。购买时要谨慎选择,避免购买含有色素和不良添加剂的鸡精。
总之,鸡精和味精在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都可以放心食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和温度控制,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