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天气变化,同时也对应着农事方面的变化。对于农民来说,了解每个节气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从惊蛰到霜降,有哪些农事方面的变化需要及时了解呢?
从惊蛰走到霜降的含义是春天到冬天。惊蛰是立春之后,气温回暖的时候,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惊蛰通常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而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天气会逐渐变得寒冷,甚至在我国一些地区温度已经进入了冬季。
霜降节气到来的时候,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而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做好收获过冬储粮的准备。
霜降节气到来时的习俗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会吃萝卜、吃柿子、登高望远、喝菊花、送芋鬼、扫墓等等。因为霜降之后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了,这两个节前后相差不过一周的时间,所以一些霜降节气的习俗和重阳节的习俗会有一些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