侉子,读音为kuǎzi,是中国一些地区的汉语方言词汇。指说话带很重的外地口音的人。有时特别针对语速快,口音不正不清,发音偏后的人。具有轻蔑和嘲笑的意味,是一种不礼貌的称呼。
侉子一词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带有浓重外地口音的人,这些人常常语速快,发音不清,甚至有些口音偏后。这种称呼带有一定的轻蔑和嘲笑意味,因此并不被认为是一种礼貌的用语。
旧时南方人讥称北方人为侉子,因为他们在南方的口音与当地人有很大差异。
侉子还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
侉子拼音为kuǎzi,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例如,在张天翼的《清明时节》中,侉子被用来形容一些不讲道理的人;在陈登科的《赤龙与丹凤》中,侉子则被用来描述一个杀人犯。
在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写“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又写侉子在人群中相挤,“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这个“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侉子一词还可以用来描述一些特定的摩托车。二战时期,德国宝马公司最早生产的BMW-R71边三轮摩托车,曾随德军横跨整个欧洲大陆,这是边三轮摩托车的前身。而在中国,侉子一般指国产长江750,即排量750cc的三轮摩托车,由于该车外形像一辆摩托车上外挂一个边斗,因此也被称作边三轮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