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面临挑战之际,共享汽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2017年,美团点评率先踏入共享汽车市场,紧随其后的是滴滴出行,宣布进军分时租赁领域,并在多个城市展开试运营。 这些新老玩家包括了摩拜、滴滴、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如北汽、上汽、首汽、吉利,以及一众创新型创业公司,如TOGO在2018年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共享汽车与传统租赁汽车的区别在于便捷与成本。后者依赖实体门店和人员服务,按天计费;而共享汽车则通过手机App寻找无人值守站点,按需计费,取还车更为自由。一些观察者认为,共享汽车试图复制共享单车的模式,但两者在实际运营上有着显著差异。
对共享汽车企业而言,每辆汽车的成本通常超过5万元,而投资同样规模的资金在单车领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覆盖。相比之下,共享汽车的数量限制和严格的用户认证流程限制了其普及程度。用户需要通过注册、驾照验证和个人身份证明来使用,同时押金问题也需考虑。
共享汽车更加注重场景化服务,其网点布局依据人们的出行需求,如社区、商务区、大学、政府机构等。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通过精准的场景匹配,共享汽车与用户的出行体验更加紧密相连。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更高的运营成本,包括场地租赁、车辆维护、线下运营和管理。
当前,共享汽车盈利的难题在于高额的运营成本,其中包括场地费用、车辆成本以及运营维护成本。停车难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中的停车位紧张使得运营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要想在共享汽车市场立足,企业不仅需要创新模式,更需规模化运作、技术领先,同时在资本、运营、营销和技术等多个方面下足功夫。目前,共享汽车尚未实现盈利,但行业仍在探索和努力中,期待未来的突破。